保时捷今年一季度全球销量下滑8%,但中美市场表现截然不同。中国销量暴跌42%,仅交付9471辆;北美却暴涨37%,以20698辆的成绩成为品牌最大单一市场。这种分化背后,是豪车品牌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中的深刻挑战。
Macan纯电版成北美“救星”
北美市场的爆发,Macan纯电版功不可没,占该地区销量的六成以上。这款车成功掩盖了911跑车因换代导致的12%跌幅。相比之下,欧洲因法规限制燃油车供应,销量下滑10%。


在中国,保时捷的颓势更为严峻。尽管新能源车型占比已达38.5%,但本土新势力的崛起让传统豪车品牌压力倍增。小米SU7 Ultra等车型以“高性能平权”策略冲击高端市场,保时捷的品牌溢价正被稀释。
地平线合作或成关键
为挽回颓势,保时捷正加速与中国智驾公司地平线合作,开发本土化高阶智驾系统。母公司大众已先行试水,与地平线成立的合资公司酷睿程拥有500多名工程师,技术储备或将成为保时捷翻盘的关键。
转型难题:品牌与科技的平衡
保时捷在北美推行“价值优先”策略成效显著,但在中国,“面子消费”仍是主流。经销商坦言:“中国消费者既要品牌传承,又要科技配置。”专家指出,单纯的产品迭代无法解决根本问题,组织架构与决策效率的变革同样重要。
眼下,保时捷纯电版Cayenne即将登陆美国,直面特斯拉Model X等对手。但在中国,它的命运更多取决于能否快速适应本土化竞争。这场转型,注定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。
发表评论